從小到大都是灣仔人。
在灣仔居住,在灣仔長大,在灣仔上學,在灣仔工作,在灣仔認識現在的丈夫。灣仔,有它的故事。
現在的豪宅「壹環」,曾經是灣仔舊街市,樓下有個不怎麼衛生的公廁,旁邊有個垃圾站,對面是間香燭鋪,兼賣白飯魚,小時候上學體育課的白飯魚就在這裡買到。再過幾個鋪位,是間豆品店,它的豆腐花和鍋貼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我習以為常到以為哪裡的豆腐花都是這個味道,直到它關掉了,我才發現無論在哪裡都找不回這份美味。
藍屋所處的石水渠街,以前是有幾間士多,賣著小孩最愛的零食,旁邊有間嘉鳳車仔麵,兩個老人家一做就是幾十年,直到再做不下去。那時店外常常有名車停泊,想必是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車仔麵。狹小的店裡,不分貧富,不論穿西裝還是住在附近的老人家,都排著隊付錢點菜,坐在木摺櫈上,捧著用油漆寫著「加」字的膠碗,流著汗吃著麵。現在這鋪位是7-11。
灣仔地鐵店旁邊的7-11一帶,以前是車仔小食檔,爸爸愛吃炸物,有時他會帶我去吃炸蘿蔔絲餅,魚蛋,還有車仔麵,路邊放了幾張桌子,坐在一邊,幾間車仔檔的食物都能全吃上一遍。最開心還是旁邊有玩具店,吃完入去逛個圈,只看不買也是樂事,不會像現在物質泛濫,看都看到麻木。還記得現在變了西式餐廳的和昌大押,每天上學都經過地下那間雀仔鋪,還有隔離間文具店,那時候放學後最愛流連在那裡看看心儀的文具,漂亮的信紙、筆記簿……現在傳個短訊就可以,都不會寫信給朋友了。
很多店都不在了,很多地方都變了,但灣仔還是有它的故事,有它的影子,有它殘餘的味道。灣仔道街市的百事吉餅店的曲奇餅,波士頓餐廳的鐵板牛扒,永華麵家的細蓉,生記飯店的小炒,再興燒味的燒臘‥‥‥
前幾天小學同學在FB分享QRE旁邊渣打銀行裝修時的外牆照片,這鋪位換了好幾手,直到又再裝修,外牆上的「上海三六九飯店」字樣又露了出來,於是同學約了當年同住灣仔的同學們今晚到三六九新鋪吃飯。幾個認識那麼多年,幾年才見一次同學,一起漫步在街上是那麼的自然自在,因為我們分享著同一種回憶,品味過同一種味道,呼吸過同一個年代的氣息。大家臉容改變了,話題成熟了,我們結婚的結婚,搬走的搬走,食肉的成了吃素的,但眼前這幾位在我眼裡仍是當年穿著校服,朝見口晚見面的同學仔,仍是背著書包一同走在灣仔街頭上,相約去哈廸斯吃三藩市之堡和炸薯圈的孩子。
老灣仔的味道,老灣仔的回憶,隨著我們青春的消逝、時代的變遷,越來越陳,越陳越香。有再多的改變,我也不唏噓。灣仔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
Storyteller:Becky
Illustrator:Midori.illu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