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每到一個地方遊歷,最值得花時間停留的就是博物館。
歷史成就了今天的我們,我們和過去一直緊緊相扣。很喜歡逛博物館,其實是大大小小的展覽都喜歡看。不管有些已經重覆去了多遍,每次到訪依然雀躍非常。小時候父母帶我到科學館製作大泡泡的難忘(年紀相約的你一定會明白)、上年去了看文化博物館的大英展品的興奮。有一年冬天和父母到位於九龍灣的粵東瓷廠看著老師傅介紹這門手藝、上年的古埃及文明展覽讓我聯想到多年前在開羅博物館看到木乃伊的震撼。在南豐紗廠一個個關於香港染布業的展覽、還有百看不厭的香港故事館……只是回想也覺得享受。尤其是香港的歷史博物館,每次到訪都覺得新鮮,不同的限定特別展覽令人有時不時到訪的念頭,是片福地啊!
往往會花上好幾個小時,為的就是小心翼翼和一字不漏地把展覽版逐字看完。呵呵所以不怕悶又喜歡文字的同伴很重要,假如同行的友人不感興趣,大概我也只能急著步伐,草草走完展館,心裏面不是味兒。幸好家人都喜歡,而且有興趣駐足細讀,所以今天才能花上一個上午把格魯吉亞的歷史顯淺地了解一遍。
博物館底部樓層收藏了在格魯吉亞岀土,並相信是人類祖先的頭骨。眼前擺放著大概三十副沒有眼珠的骨頭,看久了其實也蠻可怕的,所以移了移目光到展覽櫃內的一塊塊不同形狀的石頭。人類文明的進程一直是個吸引人的課題。有時總幻想,如果生於那個鑽木取火,打獵維生,和大自然共生的自然年代,自己會在做些甚麼,能生存下去嗎?展覽把石頭分成不同種類,有著不同大小稜角的石頭,原來是古人類維生的不同工具。有的是裝東西的器皿,有的是鑿開硬物的工具。這堆今天現代社會看來沒什麼用途,要十分用心才能看岀每塊有些少不同的石頭,在那個年代卻是生活的必須品。
走到下一層,是古格魯吉亞人的陵墓裏岀土的各種陪葬品。陪葬品我猜大家也不陌生,我們從小讀的秦始皇可説是大師。他在古都長安(今名西安)的陵墓的發掘工程,到今天依然進行中,相信總面蹟比現有開放給遊人參觀的還要大。比較之下,格魯吉亞這裏所岀土的飾品比我在西安兵馬俑看見的更加精緻,不同顏色的玉石存放至少 500 年,依然閃閃生輝。根據展覽的介紹,格魯吉亞深深受到希臘文化影響,飾品和工藝品因而多以動物為主題。一件件的精品全為人手製作,背後所需的心力和時間不敢想像。這樣説並不是吹噓舊日一面倒的好,但看著這些美麗得誇張的精品,感嘆只有在科技未見發展的年代,才知道人的一雙手可以精巧如此。
走到博物館的頂層,館內的文字、相片、錄影帶,真實地紀錄了這個國家充滿重量和傷疤的歷史。格魯吉亞在 1918 年 5 月,簽訂獨立自主的法案,但可惜在 9 個月後,蘇聯不顧法案的效力,佔據格魯吉亞領土,於是這片土地的人民開展了長達70年的抗爭。不同的人被公開槍殺,館內有一張張他們行刑前作為囚犯紀錄照,還有一份份 Execution certificate 和 Death sentence notice。這些被處決的人裏面,有普通市民、藝術工作者、議員、醫生……等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俄國政權大量輸入俄語,企圖取代格魯吉亞語,消除格魯吉亞人的民族意識,以鞏固 統治。展廳由左到右,按著時間順序,紀錄著由 1918 年開始,格魯吉亞人在不同層面的反抗活動,還有隨之而來的傷亡,在大半世紀裏傷亡人數多達 88 萬。走到展廳最右邊,時序來到 1991 年,他們漫長的反抗迎來光明。
整個展覽裏,這是最令人感到沉重的部份,板上寫上了格魯吉亞在 1991 年公投的投票內容:
“Are you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of Georgia on the basis of the act of May 26, 1918?” 足足用了接近 70 年,1918 年的獨立法案才能得到正視。格魯吉亞人在這大半世紀用血和淚,付上多少條生命換取自由。公投最後以 98 %支持率通過,格魯吉亞在 70 年後,終於可以向世人宣告獨立自主。
70 年。我無法想像,這片土地上的人是如何捱過來,如何在看見同伴一個個犧牲後依然堅持下去。這種精神上的堅定,意志上的不妥協,令人動容但又令人悲傷。他們都必須這樣強大嗎,是啊因為他們早已沒有退路。
導遊哥哥和我們説起這段過去,他幽幽地説今天格魯吉亞仍然在抗衡俄羅斯的入侵,戰爭依然持續。
我們檢視歷史,正視傷痛,就是不希望同樣的事重覆發生。這段日子我常在想,愛是甚麼?愛是知道千瘡百孔但依然不肯捨棄,愛是付岀生命前途縱然害怕但決不回頭。愛不是身體誠實地取了另一本護照,但對一片土地指指點點呢。
親愛的格魯吉亞,願你平安,願自由與你們同在。
Storyteller: Froggy is flying 飛行青蛙
Illustrator: Kate Chung Patpatk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