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仁醫

十年前,一個正就讀中學的小伙子某一天睡醒的時候,發現右邊膝頭突然腫了一大塊。

他不以為然,猜想大概是踢足球不小心弄傷了,應該過點時間就會好吧,怎料膝頭隨著日子變得愈來愈痛,還腫得像顆兵乓球一樣,他只好跟媽媽去看跌打師傅。師傅望了一下,便鐵口直斷是外傷,用藥酒加薑很用力的一直捽,痛得人入心入肺。

經過跌打治療的膝頭短暫好了,但隔不到幾天又重新腫起來,這次還連帶左邊的膝頭一起腫,非常影響走路。小伙子再次去看跌打,就這樣看了好幾次都沒甚麼起色,跌打師傅於是建議同時做針灸電流治療。

不停經歷腳腫、薑與跌打藥酒、徹骨之痛、草藥敷料、消腫、再腫、再看跌打、再好轉幾日,每星期診治兩次,這樣的輪迴持續了大概半年多。

直到有一天小伙子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去看骨科私家醫生。醫生做了簡單身體檢查後便安排照 X 光。當時他心裡期待著照完X光應該會找到答案了吧?怎料醫生竟然說沒有甚麼發現,便處方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加物理治療,再轉介他到公立醫院。

公立醫院醫生認為他是患了筋膜炎,劈頭一句「你的情況跟劉翔的腳患應該類似,都沒甚麼可以做,有空拉一下筋或許有幫助」,再建議他買個網球每日放在腳底來回滾動去拉筋。

「但我雙腳真的很痛,連走路都有問題。」小伙子忍不住開聲。

「那我開點止痛藥給你。」

等了好幾個月卻只換來五分鐘的診症、一句「都沒甚麼可以做」和好幾包的消炎止痛藥。病情想當然沒有因止痛藥而好轉,之後小伙子連靈媒、隱世神醫、另類療法,通通嘗試過。折騰了三年,在機緣巧合下他遇上一位骨科仁醫,最終被確診少年早發性風濕及自體免疫疾病。

仁醫很有耐性慢慢解釋這個病往後可以怎樣治療、患病者又可以怎樣與病共存。從興趣聊到學業再到對大學生活的盼望,令小伙子再一次對人生充滿希望,勇敢地繼續行下去。

從那刻開始,小伙子便決定做一個好像那骨科醫生一樣的仁醫去幫有需要的病人。希望他朝一日,即使醫學治不了病人的病情,也可以透過關懷和心靈的支持讓病人感受到些微溫暖,在充滿荊棘的路上走得舒服一點。

高考後只有文商背景的他迫於無奈報讀百周年大學的商學院,同時選修了一些理科以及與醫學有關的課程。但只有中三程度的理科知識沒有讓他考到足以入讀本地醫學院的 GPA,面對著現實畢業後他只好進入銀行成為Management Trainee,可是做著做著還是不甘心放棄,毅然放棄光鮮職位,憑著一股蠻勁自修考入澳洲醫學院。為了成為理想中的仁醫,朝向夢想,仍然在路上。

那個小伙子就是——文科生。

Storyteller:文科生

Illustration:Sheung

#關於storyteller文科生

一個文科出身、大學讀商科、畢業後做過銀行MT的醫科生。多愁善感,慣常在網上分享求學期間的所見所聞和直線抽擊偽科學。此文章節錄至他的新書《從文科生到醫科生——科學以外的人性觀察手記》

#關於插畫師 Sheung W. (黃裳)

2011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學士,2014年版畫碩士。先天失聰,4歲執筆畫畫至今,畫畫的吸引之處是把你想像中的美麗去感動別人。現為自由插畫師,除了為出版社的兒童繪本擔任插畫外,閑時還畫油畫和個人作品,希望往畫家方向發展。

FavoriteLoadingBookmark

Sign up our newsletter

Storyteller Limited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OneChain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