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珈琲時光

2004 年,我和她走進了北海道小樽市的「可否茶館」。

「可否茶館這個名字很好笑喔。」她說。

那年,我和她一起到北海道旅遊,那是我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旅行。

「可否」其實就是咖啡的意思,所以可否茶館實際上是一間咖啡廳。一百多年前,當咖啡從荷蘭傳入日本時還未有正式譯名,有人稱它作「加非」,也有人叫它做「可否」,但自從學者宇田川榕菴將這個字翻譯為「珈琲」後,便一鎚定音,成為日本人對這種飲品的稱呼。

「我很喜歡『珈琲』這個寫法呢。」她說。

宇田川榕菴覺得,咖啡豆樹枝看上去很像女性的髮簪,而「珈」字解作婦女的首飾,「琲」字則是珠寶玉石的意思,無論意譯還是音譯,珈琲都是適合不過的翻譯。可惜,在民國時代成為中文後,卻變成了「咖啡」,大概因為咖啡和飲品有關,才由不知不覺由「玉」字部變成了「口」字部,失去了詩意,有點殺風景。

不過比起「珈琲」,我倒是挺喜歡「可否」這個翻譯。

「待會要去可否館喝一杯才回去嗎?」我想像,假如大家都以「可否」稱呼咖啡,會是怎樣的風景?「麻煩你,我想要一杯熱可否。」「這位小姐,可否請妳喝一杯可否?」可否可否,是可還是否?這種朦朧不清,讓我特別喜歡這個曖昧的名字。

那年,台灣導演侯孝賢的日語片《珈琲時光》正在日本上演。日文中,有一個叫做「一服(いっぷく)」的概念,意思大概就是喝一杯茶、喝一杯咖啡、抽一口煙的休閒時間,換成中文的不準確翻譯,可能就是珈琲時光吧。

任何人都需要珈琲時光,在忙碌和充滿壓逼的生活中尋找喘息空間。在一杯咖啡的時間,和朋友好好聊天,思考一個難解的問題,或是看完小說的一章。

剛端上檯面的黑咖啡飄散著一絲氳氤的熱氣,輕輕的擋住了她的視線。曖昧不明的咖啡時光。

2004 年,我和她在北海道小樽市的「可否茶館」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咖啡時光,一段不知可否的日本之旅。

Text : Wong Yue Hang | Illustration : Joy @joystudi0

FavoriteLoadingBookmark

Sign up our newsletter

Storyteller Limited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OneChain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