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夜,他又睡不著,於是他和平常一樣,拿起手機滑了起來。
他打開社交媒體,開始習慣性地閱讀上面的故事。
+++
Karl 最近沉迷一款遊戲,讓他時常玩到深夜,當他好不容易控制自己存檔關機並倒上睡床時,腦海又會浮現那款遊戲的背景音樂,讓他遲遲睡不著。那遊戲就是《為誰動心》。
戀愛模擬遊戲《為誰動心》一出,整個城市都瘋了。人人都在玩,人人都討論,仍未擁有遊戲卡帶的人,竟會通宵到店外排隊,只為求得一片《為誰動心》。
近十年,遊戲界最熱門的遊戲類型是開放世界遊戲,而開放世界的極致,就是社會模擬遊戲。那是一種以模擬生活為核心的遊戲,主線可能是談戀愛、養寵物、走入大自然、修橋補路、甚至在遊戲中上班 ⋯⋯
雖然被廠商定位為戀愛模擬遊戲,但《為誰動心》的內容卻不只戀愛,它的自由度比市面任何一款社會模擬遊戲都高,玩家可以在遊戲內做任何事情,例如種花砍柴,製作家具,更能打獵、煮食或野餐。玩家甚至可以在遊戲內玩遊戲 —— 只要取得了道具「紅白機」,就能在遊戲內遊玩它收錄的所有紅白機遊戲。
當然,還有遊戲本來的重點,追女仔、結婚和組織家庭 ⋯⋯ 但事實上,沒有多少玩家是為了戀愛要素而玩《為誰動心》的,大家都是著迷於遊戲中和真人幾乎完全一樣的 AI 、接近無限的自由,以及完美的真實感。
「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切都是假的?」Void 問。
Void 是他的朋友,和他一樣沉迷《為誰動心》,甚至迷得比 Karl 更甚。啊,當然 Void 只是網名。
「甚麼意思?」Karl 問。
「我的意思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世界就如《為誰動心》一樣,一切都是假的?我們只是遊戲中的 NPC?」Void 問。
「你是不是《為誰動心》玩上腦?」Karl 沒好氣。
「先聽我說。」Void 說。「昨晚我玩《為誰動心》時,出現了一段很令人心寒的劇情。一位我正在追的女生,突然一臉認真地帶我上學校天台,說要和我討論事情。」
「然後呢?」
「你知道她說甚麼嗎?她說,她覺得自己的感情好像不受自己控制,而且有種所有人都是為了取悅某個人而存在的感覺。她問我,知不知道那個人是誰。」Void 續道。「我嚇得立即把遊戲關掉再重開,當我再找那位女生時,她又回復正常了。」
這的確有點心寒,Karl 心想。
「那最多是遊戲製作人的惡趣味吧。」Karl 回應。「現在不是很熱門嗎?帶有後設元素的遊戲。那也和我們沒有關係啊。」
「她的問題令我開始思考,自己會不會都是假的。」Void 續道。「你不如反過來想想,有甚麼證據證明你是真的?」
Karl 發現自己無言以對。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不用證據吧?我怎麼可能是假的?我的情緒、我的想法,甚至我肚餓的感覺,全都是真的。」Karl 說。
「萬一,我們只是設計得無限接近真實的 AI ?我們玩的遊戲一代比一代逼真,終有一日,遊戲中的 AI 也會和真人一模一樣吧?會不會,我們只是身處於某個遊戲中的 NPC,而遊戲系統真實得連我們都不會質疑自己的存在?」Void 說。「《為誰動心》中的 NPC,都覺得自己是真的啊。」
最後,無法反駁的 Karl 只對 Void 拋出一句:「遊戲只是遊戲,不能玩太多」就回家了。但他不像平常一樣,一回到家就開始玩《為誰動心》;相反地,這一天他完全碰都不敢碰它。
我身處一個遊戲世界嗎?難道這個世界某個角落,正有一個人控制角色,而我和其他人都是遊戲 NPC ,只是為了襯托他的存在?沒可能吧?一個沒有劇情的遊戲,怎麼可能有人有興趣玩?
雖然不斷說著沒有可能,但直至倒在睡床時,Karl 仍在思考這個問題。
很可惜,同時亦很幸運地,Karl 永遠不會知道答案。因為,Karl 只是一篇故事的角色,當故事完結時, Karl 就會睡著,然後忘記一切不應該出現的疑問。
假如我是真的,我如何能證明自己是真的?
如果你是假的,你會不會想知道自己是假的?知道後,會變得更幸福嗎?
此刻,Karl 仍不知道自己是假的。
+++
此刻,他仍然聚精會神地凝視著手機螢幕上的故事,仍不知道自己是假的。
+++
2016年,Elon Musk 提到人類大概只有十億分之一機會是生活在真實世界,他幾乎肯定我們的世界是由超級電腦模擬而成。他的說法旋即成為當時網絡頭條,更讓有關「模擬」的討論重新帶到人們面前。
當然,早就有無數人提出過類似想法。1999 年有《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而Matrix 的概念又是源於英國科幻劇集《Doctor Who》在 1976 的其中一集《The Deadly Assassin》。再早一點,還有兩千多年前莊子提出的「夢蝶」——「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大概,就算我們都是假的,我們都永遠無法知道。
Storyteller:Wong Yue Hang @wongyuehang2047
Illustrator:Mandy Mackenzie Ng @mandymackenzieng
Bookmark